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技能培训

admin 2025-08-09 小程序介绍


1da60adc8d597b1575ca5914181becde_640_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png

 

       中商锂新能源科技(深圳)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循环经济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,总部位于深圳,控股惠州及深圳超兔换电两家子公司,构建了集研发、生产、运营与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。公司秉持“开拓创新、务实奋斗、至诚守信、合作共嬴”的核心价值观,践行“资源再生,价值无限”的绿色发展理念,已与近百家企业建立稳定供应链合作,业务覆盖锂电贸易、梯次利用、再生利用及换电服务。致力于打造领先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,助力国家“3060”双碳目标,力争成为全球新能源循环经济领域的领军企业。

 

       中商锂资质:  

 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工信部“动力电池退役回收白名单”企业。  

  持有ISO 9001/14001/45001等国际认证。  

 

      中商锂技术实力:  

  拥有20+项专利,覆盖电池拆解、电解液回收等关键技术。  

 

一:培训体系:产教融合培养实战人才

 

       1联合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(IITC),推出岗位能力导向课程

  (1.1核心岗位培训

  退役电池检测分选工程师:掌握电芯性能评估与分类技术。  

  废旧材料回收处置工程师:精通湿法/火法冶金工艺。  

  梯次产品研发工程师:设计储能、低速电动车等场景应用。

 

  2. 课程内容

 

  (2.1)初级班:培训课程内容


  (2.11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与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分析

  (2.12锂电池分类、基本参数及废旧锂电池产出渠道

  (2.13梯次业务开展全流程解读

  (2.14锂电回收梯次价格及废料估价方法

  (2.15废旧锂离子电池基本信息识别及性能检测

  (2.16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现状和趋势

  

  (2.2中级班:中级工程师培训课程内容


  (2.21拆解破碎企业建设至投产全流程解读(中级)

  (2.22湿法冶炼企业建设至投产全流程解读(中级)

  (2.23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建设及项目申报流程介绍(中级)

 

二:IITC认证国家级职业通行证 

4b37d5fe-ab6e-4cb3-8ff8-ef8f4150c229.png 

 

       1证书权威性

 

  依据T/MIITEC 005-2021团体标准,学员培训后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负责考核,考核通过的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颁发相应的工程师能力评价证书,纳入工信人才库。

 

       2就业优势

 

  直通“白名单”企业,薪酬竞争力提升30%以上(行业数据显示核心岗位薪资高于传统行业)。  

 

三:就业支持从学习到就业闭环  

 

       1. 推荐入职:合作车企、电池厂及回收企业优先录用。  

       2. 创业扶持:认证学员可成为中商锂回收合作伙伴,获得资质背书与稳定渠道。  

       3. 持续赋能:定期行业交流会更新技术动态。  

 

  中商锂以产业实践为基础,通过IITC权威认证培训,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输送“即插即用”型人才,助力国家双碳目标与绿色经济转型。加入我们,抢占千亿赛道先机!  


四:行业背景:动力电池退役潮催生新机遇  

 

       随着中国“双碳”战略推进,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,2023年产销突破940万辆,市场占有率31.6%。动力电池平均寿命5-8年,退役后(容量衰减至80%以下)仍蕴含巨大价值:通过梯次利用(储能、低速电动车)和再生利用(提取锂、钴、镍等金属),可缓解资源对外依赖并减少污染,形成绿色闭环经济。预计2030年国内年退役电池量将达150GWh,市场规模超千亿元,专业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  

26d7d8dc2f8bf4fd37217f6e399d0390.png 

五:行业痛点:人才缺口与技能标准缺失  

 

       1. 复合型人才稀缺:需跨化学、材料、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知识,现有教育体系培养不足。  

       2. 技能标准不统一:拆解、检测等流程缺乏规范,影响效率与安全。  

       3. 实操经验不足:传统教育缺乏产业级实训设备,毕业生需企业二次培养。  

       4. 新兴岗位认知度低:如“退役电池检测工程师”等岗位社会知晓度不足。  

 

六、政策支持:全生命周期管理加速成型国家密集出台政策引导行业规范化

 

       1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》明确车企回收主体责任。  

       2《梯次利用管理办法》鼓励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。

       3“白名单”制度(《行业规范条件》)推动资源向合规企业集中。  

       4政策红利下,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。